钩盲蛇

Ramphotyphlops braminus   Daudin
   

  405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鉴别特征 鼻鳞全裂为2。
描述依据 标本 广西龙津12雌,贵州兴义、榕江5雌3幼,广东广州3雌,海南三亚4雄2幼,云南孟连、勐阿、勐养、河口9雌1雄,重庆及四川南充5雌,福建1雌。
形态描述 一般体全长100 mm,最大全长雌性(193. 5-x-3. 5)mm(贵州榕江)。
生活时身体黑褐色,背部较深,腹部较浅,具金属光泽,吻端、肛部及尾尖带白色。
吻端扁圆,吻鳞窄,卵圆形,从背面见到部分相当于头宽的1/3;前额鳞与体鳞几乎等大,切吻鳞;额鳞比前额鳞大,比眼上鳞小;顶鳞大小与眼上鳞及顶间鳞之和相等;顶间鳞在4枚顶鳞之间;鼻鳞分为前后两片,前鼻鳞小于后鼻鳞,前鼻鳞下缘切第一上唇鳞,鼻鳞沟止于其后方眼前鳞的前下缘,鼻孔位于前、后两枚鼻鳞之间;眼前鳞位于鼻鳞与眼鳞之间,上缘切眼上鳞,下缘切第二、三上唇鳞;眼鳞较大,眼隐藏于眼鳞下,但明显可见;上唇鳞4片,第一片较小,第二片较大,第四片最大;通身均被以大小相似的圆鳞,体鳞环体一周20行;腹鳞300-303,尾下鳞11-12。

大小
生物学

生物学资料 栖居山区地下,石下或花盆下,营穴居生活。食直翅目昆虫、双翅目蛹、蚁类幼虫、蛹及成虫、白蚁等。剖检4月下旬采自广西标本,有发育不同时期的卵。卵生,最大卵径14mm ×3 mm。

生境信息

生物学资料 栖居山区地下,石下或花盆下,营穴居生活。食直翅目昆虫、双翅目蛹、蚁类幼虫、蛹及成虫、白蚁等。剖检4月下旬采自广西标本,有发育不同时期的卵。卵生,最大卵径14mm ×3 mm。

国外分布

马来西亚,菲律宾,印度尼西亚,伊朗,沙特阿拉伯,墨西哥,马达加斯加,澳大利亚,索马里.肯尼亚,坦桑尼亚,莫桑比克,缅甸,泰国,老挝,越南,柬埔寨,新加坡,印度。

国内分布

浙江(常山)、福建(福州、南平、邵武、闽清、福安、霞浦、漳州、龙岩、云霄、龙海)、台湾、江西(南康、寻邬)、湖北(宜昌)、广东(广州)、香港、海南(三亚)、广西(龙津)、重庆、四川(南充)、贵州(兴义、榕江)、云南(孟连、勐阿、勐养、河口)。